“谁是状元?”
“文理科最高分是谁?他们在哪?”
以往,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,各省、各市乃至各区县的第一名都会被公众和媒体追捧。
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“严禁炒作高考状元”,今年的舆论场中也鲜见对“状元”的报道。
但人们对“状元”的好奇心并未减少,有些学校和地区利用各种方法,疯狂暗示……
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,各地进入了高考“放榜时间”。
6月23日,教育部发文部署进一步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工作。文件中提到,严禁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“复读生”等信息。
其实,关于这一点已经说了很多年。早在2004年,教育部就已经对这种现象说不,且每年高考都会一再重申,今年以来,更是强调了不下3次。
早在今年2月印发的《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》中,教育部就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,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、宣传、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。
3月,六部门印发的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》中再次明确,坚持正确舆论导向,不公布、不炒作“中高考状元”、升学率。
禁止炒作“高考状元”,并不是什么新鲜事,年年都在强调,但这似乎并不能减少人们的好奇心。
三令五申下,竟有人玩儿起了文字游戏。
例如,江西一自媒体就将两名文理科高分考生称为“2021年考的比较好的两个人”;
广西两所中学则以禁令通知的方式,从侧面展示学校的“状元”佳绩;
四川一媒体还使用“XXX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”的标题,展现高分考生的过往履历。
此外,在微信朋友圈等多个社交平台,各地学校宣传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的喜报同样不少。
种种堪称艺术的表达方式,再一次证明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!
甚至网友调侃称,这是“语言的艺术”。
正所谓,“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
如今教育部门一再强调相关培训机构坚决杜绝利用“高考状元”的噱头恶意营销
表面抑制的是历年来愈演愈热地恶意炒作“状元郎”,背后叫停的是盲目的教育焦虑和升学崇拜。
高考是绝大部分中国学生必须经历的一座独木桥。
而几乎只有每年的“高考”状元往往会被培训机构、媒体甚至是学校大势宣传。
而这样的恶性竞争中“状元”被过度宣传,忽视的是“榜眼”、“探花”等位于前列的学生也同样非常优秀,
更是漠视了绝大部分普通学生在高考付出的努力。
每一位寒窗苦读,坚持参加完高考的学生都应该值得赞扬和褒奖。
而过度炒作“高考状元”、追捧“状元”“升学率”等
一方面不仅会助长攀比心理,让这个社会陷入“唯分数论英雄”的怪圈
另一方面,一些学校争抢“尖子”,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
还有部分网友认为:高考成绩是依靠考生的努力拼搏而来的,是在公平的环境下获得的,能成为“状元”是一件正能量和激励人心的事,对于很多中小学来说是一个学习榜样,家长也可以参照家庭教育经验。
高考,一直被认为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坎,似乎迈过这道坎,鱼跃龙门,皆大欢喜;迈不过,则人生失意,前途暗淡。
但高考不能定义人生胜负,人生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未知与可能。
高考是人生前一阶段的总结,更是未来人生新的起点。它只是一种检测学习的方式,今后的人生路上还有更多维度的考验,也有更多让你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。
风物长宜放眼量,我们不妨把高考作为一段人生历练,不断检视自己,属于自己的机会总会到来。
精彩在后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