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5月15日到本月底,大马尼拉地区及附近的布拉干,黎刹,拉古纳和甲美地实行普通版社区隔离(GCQ),18岁至65岁的民众可以外出,餐饮、旅游等服务行业也在严格遵守最低健康标准的前提下,有条件地开放了。
那么这意味着被疫情中断的菲律宾社会经济开始复苏了吗?
从上周末的画面来看,是的。
马卡蒂著名的LANDMARK大型生活超市,海鲜摊档货品琳琅满目,售货员戴着口罩和面罩工作:
室内美食广场大排档,按照卫生标准恢复营业:
生活超市内食品供应充足,有市民戴着口罩和面罩在采购:
以上图片源自中新网
看这景象,感觉往日那生机勃勃的马尼拉又回来了!
然而,这时候有一句话值得翻出来重温:马卡蒂永远是马卡蒂(makati always makati)。
这句话是说,作为CBD核心区,马卡蒂永远是消费的前沿,作为当地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经济晴雨表,是有一定的代表意义。疫情之后,如果还能够第一时间恢复在马卡蒂各大商超采购的习惯,那就说明日子还不算难过。
可是马尼拉不是只有马卡蒂,它还有数不清的平民区和贫民窟。无论马卡蒂商超是否恢复营业,都和他们没有关系。正所谓,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。当人们在享受城市恢复便捷的同时,更多的人却在挨饿,恢复GCQ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起来。
去年4月到7月菲律宾各地封城期间,庞大的贫困人口无法工作甚至连乞讨的机会都失去了。据联合国人口基金(UNFPA)菲律宾计划主任桑托斯(AimeeSantos)5月10日在参议院一场听证会上说,疫情期间,有菲律宾少女为了得到几袋米,被迫出卖她们的身体。
什么尊严什么病毒,在生存面前,一切皆可卖。食物才是真正的硬刚需。与之前“糖爹”事件的你情我愿相比,简单粗暴了不止一个级别。
与此同时,“小区食物银行”在菲律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这反映成千上万贫困家庭迫切需要食物来源。他们会大清早聚集到发放点,排队数小时以领到免费食物,因为菲政府没能提供足够物资给他们。
挥之不去的变种病毒威胁;始终无法满足的疫苗供应危机;已经被饥饿逼急的底层民众;还有即将来临的总统大选之年……
菲律宾这一年充满动荡的变数,是向好?还是更颓败?
不继续走下去谁也不知道答案。
-END-